【鞋博士说】以下这篇报道是我受邀写的报道评论,记者把它和东莞市皮革行业协会秘书长的评论揉在了一起。 南都讯 记者黄丫丫 昨日,“2014年莞企生存报告之鞋企严冬”出街后(南都东莞读本01-09版),引起东莞制鞋业界关注和热议,不少行业内人士在微信上进行转发和点评。 高端鞋形成气候需要时间 “鞋博士”王勇均提醒大家留意,目前东莞流失的订单基本上都是比较低端的,而真正的中高端订单依然在 国内。据他对几家公司的了解,真正中高端的订单其实都还在东莞,因为无论是内地或新兴东南亚其他国家,对中高端鞋的制作、标准、理念都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。如何留住这样的订单,才是最重要的。 目前来看,往高端鞋方向成功转型的具体企业案例他还没有看到,但他会继续关注,寻找这方面的企业。(注意:如果你是转型成功的企业,可以与我们联系) 王灼良也表示,眼下多数工厂都是在往高端鞋生产的方向在走,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求他们提升得很高,要形成气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,请大家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支持。 “多少年来,我们都在叫转型升级,真到了这关口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、不正视?制鞋业通过这两年的不断洗牌,现在早已不是当年想做就能做的行业了。”王勇均认为,现在做鞋,也必须有宏观的视野、精益求精的管理模式、高科技的引入才能玩得转了。转型升级也不能停留在概念上,现实的严峻性倒逼制度设计。 这两年鞋机行业发展非常快 东莞市皮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灼良在给南都记者留言中表示,昨天上午很早已经看到了南都的报道,采写得比较全面,希望你们对东莞的制鞋保持关注,给东莞的鞋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。 随时随地充满正能量的方沛基就认为,每个人关注的焦点不同,有些人只看到倒闭、亏损、工厂变小了,但从大气候整体来看,也要看到不断有小厂在开,厂房还是在出租,没有空置下来。 另外,或许有些人关注的是目前制鞋行业用机械取代人力的程度还非常低;但他注意到,制鞋机械行业增长很快,从莞太路厚街的桥头到陈屋路段,这两年冒出来非常多鞋机店铺,就厚街现在已有600家做鞋机的、卖鞋机的。“在我看来,鞋厂由原来的手工转到机械,工厂的机械成本在增加、人工成本在减少,一些鞋机企业增速非常快,企业生产的鞋子越来越高科技,生产效益也提高很多。” 方沛基透露,两个月前,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就已经向厚街当地主管部门提出打造厚街“名材名鞋之都”的想法,要留住高端材料和高端鞋子生产,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。 争议 理性观察传统产业发展动向 昨日,“鞋博士”王勇均留意到一些评论,有一些鞋厂、鞋机老板觉得不应该把事实说得这么清楚。因为他们觉得大家都知道这些事,怕订单不好谈、机器不好卖;如果说得欣欣向荣的话,大家谈起生意来成功率会大很多。王勇均认为,这无异于小时候学过的“皇帝的新装”,“大家心里都清楚怎么回事,何必藏着掖着?我们需要正视制鞋行业的低迷,就如同当年鞋企从别的地方转移到中国一样。别的地方有因为订单流失而垮掉了整个制鞋行业吗?” 建议 为中小鞋企减负 应拿出具体政策 “当然,我们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,能为中小型鞋企减负,并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来帮助这些困境中的企业。”王勇均提议,例如,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费,加大机器换人的补助力度,调整相关政策组织相关行业的探讨,切实帮助中小企业拿到一些计划外的订单。他相信,经过这一段大浪淘沙的洗牌,东莞的制鞋业会迎来一个不一样的明天。 东莞本土的鞋企老板刘劲则指出,惠州对鞋业有许多具体的政策扶持。比如,企业参加展会政府给予大额度的补助。“惠州也是做女鞋的基地,但都是小厂,规模和总量都比东莞小很多,但惠州政府的支持力度是要比东莞多。我们也很希望东莞这边也拿出具体帮扶政策,这样的话,东莞的制鞋会做得更好。” |
资深鞋业人,有心而无力之感概
亦对政府有力而无心之无奈,
权且呼吁更多关注和期待
正所谓成事者,天时,地利,人和。
大波激起,必是千层石浪
若要抵柱,则要顺势而流。
万不想,看到鞋业人,自欺欺人或是恶性竞争。
环境低迷之时,不是以低价来求订单,求生存。
并且,“皇帝的新装”也只是集权专制的产物
而今信息时代,只是一叶障目。纯属掩耳敲铃
更何况,鞋业相对于其它产业,在信息化如此透明和快速的互联网时代
资讯已经落后太多太多
其实,认清形势,这样每个鞋业人都会调整自己各自的角色。
于整个大环境不失为一个契机
如若有心,纵使无力,定当全力
纵使各自为已,但希望是健康,共赢,向上。
为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,且不说贡献力量
但求付诸热情,多一份关注和挚爱!!果真如此,那么,我相信,
鞋业的明天,一定会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