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部成都女鞋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 

2011-10-29 08:54 发布

4122 0 0
近几年来,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,部分传统产业的生产环节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。成都制鞋业依托沿海优势企业和国际低端低价市场,通过开展贴牌代工、来料加工、来样订做等业务,产业规模快速壮大。

目前,成都已形成由近 4000 家相关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,产品年销售收入逾 100 亿元人民币,其中出口 10 亿美元,约占 80% 。

成都鞋业作为四川省的特色优势产业,已形成了"四川鞋业在成都,成都鞋业看武侯"的良好发展态势,武侯区鞋都工业园区及其周边聚集了四川省 80% 以上的制鞋企业,形成了配套成龙、产销一体化、年产皮鞋过亿双、年产值过 70 余亿元的规模产业;其中女鞋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。



“成都女鞋”品牌形象 成都鞋行业中有一批明星制鞋企业,如艾民儿鞋业、卡美多鞋业、依兰鞋业、圣妮娅鞋业,其中“艾民儿”品牌女鞋 2006 年获得了西部唯一一张国家出口产品免验证书。这些企业生产和设计水平相对较高,已不满足于贴牌代工业务,迫切要求发展自有品牌,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。 早在2006年时 成都鞋业成立了“中国女鞋之都品牌战略联盟”,共同推进“成都女鞋”的品牌形象。



一、成都鞋业出口情况
①出口量:从出口企业规模来看,以中小企业为主体。据行业估算,成都市 1200 余户制鞋企业 ,出口鞋类产品超过 9000 万双,货值超过10 亿美元,出口约占总产量的 80% 左右(内销不到 20%) ,大部分产品通过贴牌代工、边贸出口而未纳入海关统计。

②出口市场:成都鞋类产品出口到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欧洲、美国是主要的出口市场,占出口总额 75.63% ,其中欧洲市场占出口总额的 56.49% 。出口居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、俄岁斯、欧盟、乌克兰、香港、拉脱维亚、土耳其、波兰、匈牙利、巴拿马,占出口总额的 81.35 %。
③出口环境:欧盟一直是成都市鞋类产品的传统出口市场之一,近年来出口规模不断扩大、效益不断提高。 欧盟理事会批准对中国皮鞋产品正式征收 16.5% 的反倾销税,成都市对欧盟鞋产出口遭遇寒流。由于反倾销税一般由进口商消化,而欧盟鞋类进口商的利润空间大约在 15 — 20% 之间,反倾销税基本上把进口商的利润打压殆尽,使欧盟订单开始向印度、巴基斯坦等国转移,对成都市制鞋产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。


二、重庆璧山鞋业
1、璧山鞋业简介 璧山是西部规模较大的鞋业生产基地之一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璧山县已经形成一千三百多家制鞋及配套企业,形成年产皮鞋六千多万双、年产值四十五点七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规模。其中,25家企业被中国皮革协会批准佩挂真皮标志,并创国家免检产品1个、重庆市名牌产品6个、重庆市著名商标4件、重庆市知名产品两个,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产品远销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 20 余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还出口到东南亚、中亚、欧洲等地区。 全县现有皮鞋注册商标 400 个,有 1 家企业被中国皮革协会批准佩挂真皮标志, 20 家企业通过 IS09001 、 2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, 8 家企业成为中国质量万里行示范单位,重庆市名牌产品 3 个,重庆市知名产品 1 个,重庆市著名商标 2 个。

2、璧山西部鞋都工业园 西部鞋都工业园位于重庆璧山,毗邻重庆都市圈,地理位置优越,区位优势独特,交通运输便捷,基础设施完善,市政配套齐全。 西部鞋都是由璧山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奥康集团为整合西部鞋业资源,提高制鞋档次,形成产业集群,增强鞋业整体竞争力而规划建设的。2003年,奥康集团率先挥师西进,投资10亿元成功建立了“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”,该工业园区是一个集鞋业生产、鞋材交易、成品贸易、物流储运、质量检测、资讯信息、人才培训、研发设计、商住配套为一体的现代鞋业工业城。


  成都女鞋 60-70% 的产品是出口俄罗斯,实际贸易在 10 亿美元左右,主要以中低端市场为主,难以进入商场、百货超市等主流消费市场,长期以零售的形式存在,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为了抵消 俄罗斯海关对从中国商品提高关税带来的成本提升,成都女鞋的出口产品 90% 以上是通过"灰色清关"的边贸方式!


  成都年产皮鞋过亿双,女鞋产量高居全国第三,然而在成都各大商场却买不到"成都造"女鞋。与成都各大商场难觅"成都造"女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"成都造"女鞋在国内其他城市销售势头喜人。包括北京、广州、南京在内的大中城市的商场、超市,都有成都鞋专柜,销量相当不错。曾经有很多外地客人,在成都出差时想带回几双成都鞋,却很奇怪地在大型商场中根本买不到成都女鞋,成都鞋业发展出现的"墙内开花墙外香"现象大大限制了成都鞋业产业的发展空间。成都女鞋的款式和质量都不错,但一直不能在大商场里上柜,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?



  据悉,成都女鞋销售一直呈两极分化状态:因为没有多少出色的自主品牌,绝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选择以边贸的形式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,而在成都乃至全国,却找不到多少成都造女鞋的身影。近两年,推动"成都鞋"进入本地商场已成为成都鞋业实现品牌发展的着力点之一。当地有关政府部门、制鞋企业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,多次与成都的各大商场进行协调、沟通,送鞋上门,但结果并不理想。


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三方面:

  "成都鞋"虽然产业规模较大,但设计水平薄弱,生产方式落后,产品质量良莠不齐,整体形象欠佳。相当大一部分制鞋企业依然处在家族式管理的手工作坊状态,规模小、数量多,前店后厂、上店下厂的现象十分普遍。同时,信息交流、人才培训等配套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。
(1)多为小企业,手工生产作坊,规模比较小。
(2)缺少资金,无法大规模、多种类生产。
(3)缺少高素质管理类人才,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低下,这与企业规模太小有关。
(4)生产质量绝对可靠,但自主品牌意识薄弱,多为贴牌生产,缺乏自主品牌。
(5)现在好多作坊以仿造、制作A货为主要业务,这不仅违法,而且利润太低, 处于产业链最低端,销售的终端才是产业链的的核心部分,也是利润最大的部分,而成都女鞋刚好放弃了利润最大化的终端销售。
(6)小作坊之间交流与沟通太少,甚至没有,缺少一个真正起到作用的信息平台
(7)缺乏知名的形象代言人,售后服务系统不全,使顾客品牌忠诚度降低。


  "成都鞋"虽然出现明星企业,但品牌不硬,叫的不响。长期以来,重贴牌而轻创牌,重外销而轻内销,使消费市场形成了"成都无名鞋"的概念。目前,在近 4000 家成都制鞋企业中,自有品牌在行业中有知名度的仅"艾民儿"、"卡美多"等十来个,全国知名、国际知名的一个没有。大商场直接面向中高端消费市场,更愿意选择比较成熟的品牌。曾经有成都品牌鞋企把产品的图片资料送到商场,商场一看到是本地企业的产品,根本不仔细看就直接就推掉了。

  不良的商场消费文化不利于新生品牌进入。在中高端产品市场,国内形成了一种并不十分健康的消费文化。部分消费者以买洋品牌、高价位的商品为荣,对优质优价的本土品牌不感兴趣。大商场则迎合了这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。

摘选:阿里巴巴

B Color Smilies
西部成都女鞋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 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